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
窗外斑頸鳩
窗外落羽松長了新嫩芽,無意中發現窗外來了一對稀客,是斑頸鳩在枝幹上築了巢。
3月10日第一次做了圖像紀錄,只知道樹幹好像坐著一隻小鳥在孵蛋,我拍完帶相機下樓求證,同事有人製作過清大校園生態刊物,翻開書比對,立即知道是一隻斑頸鳩,根據頸後斑點很好辨識。我再進一步上網查資料,知道小斑頸鳩在兩星期內可能孵出,於是我每天都會推窗觀察,希望在第一時間捕捉到小鳩鳩破蛋而出的景況。
老婆Kathy更是熱心,在窗台為牠們準備豐盛buffet餐,有燕麥、蔬果、饅頭...,但鳩爸媽可是樣樣不領情。我們觀察到雄雌鳩的辨識方法,雄鳥眼神銳利,雌鳥則溫和多了。
影片:小鳩寶的祕密
鳩爸鳩媽日夜辛苦輪流孵蛋,有一天專注孵蛋的鳩鳥起了警覺心,東張西望神色緊張,莫非透露什麼祕密?直到兩天後,才在影片裡觀察出牠們的祕密:小斑頸鳩孵出來了!時間是3月23日,推估小斑鳩早在前二天破蛋而出,鳩爸媽顯然沒釋出獨家轉播權,辜負我與練麻的一番心意。
今天氣候轉變溼冷,咱家母女非常擔心鳩爸媽撐不住。斑頸鳩在哺育幼鳥時,必要時以羽毛膨脹來保暖,風大雨大都不會離巢,因為視角關係,不易觀察鳥巢裡的小鳩鳩的狀況。通常小斑頸會在14天左右成長離巢,未來幾天會繼續觀察。
認識斑頸鳩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)
珠頸斑鳩(學名:Streptopelia chinensis),鳩鴿科Columbidae,人們常把它和鴿子混淆,又名斑頸鳩、珠頸鴿、斑甲,分布在南亞、東南亞以及中國南方的一種常見斑鳩。
珠頸斑鳩尾較長,體長在28至32公分,體重125至180公克,比鴿子略小。背部、翅膀和尾部為灰褐色,尾羽外側為黑色,尾端為白色,頭部為深藍色,頸後為黑色,帶有白色斑點,下腹部為暗紅色,喙為暗褐色,腳紅色。叫聲低沉,類似“咕-咕-咕”。
不群居,而是單獨或成對出現。是溫馴的鳥類,求偶的雄性身體會極度傾斜,類似鞠躬點頭,非常有趣。並在繞圈飛行時舒展自己的雙翅和尾巴以吸引雌性。
斑頸鳩為一夫一妻制,一年繁殖一次,繁殖期為2-7月,我們這對斑頸鳩是前段班。通常由雄鳥尋找合適的地方,再帶雌鳥去選,選一個雙方都認為可以的地方,築巢是一起築的;但也可能“鵲巢鳩佔”,佔用之前其他珠頸斑鳩或其他鳥類的巢。
珠頸斑鳩一次生兩顆白色的蛋,前後大約差一兩天。約兩星期後,小斑鳩就會同一天破蛋而出。孵蛋、養育小斑鳩皆由雄鳥和雌鳥輪流照料,餵食它們鴿乳。再過約兩星期,小斑鳩就必須離巢獨立成長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3 則留言:
謝謝練老師,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了鳩寶們的生態,太棒了!
贊啦!
練同學
我是馬慶祥,碰到常中興在台北才知道你在台中。
有空快跟我聯繫,我手機:0937 40 1199
我幫我爸爸留言:)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