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10月31日 星期二

永恆之都羅馬一日遊《2006生產財歐遊系列之六》



羅馬的"一日套餐"

因為沒搭到瑞士往羅馬的夜車,使得原規劃兩個白天的羅馬行程縮減為一天,超過二千年歷史的羅馬,若真要仔細參觀羅馬的所有景點,一個星期可能都不夠,還好,知名的羅馬古蹟集中市區,我們購買羅馬一日乘車券,利用地鐵、巴士與電車24小時內無限次轉乘,某些地區以徒步方式串接拜訪,不覺得累。

由米蘭再轉羅馬已下午5點,晚餐後經徒步到共和國廣場、特米尼火車站看夜景。第二天買—日乘車券,首先搭B線地鐵參觀競技場,然後轉搭A線地鐵到西班牙廣場午餐,步行參觀許願池、萬神殿,轉搭公車到梵諦岡,行程結束後搭A線地鐵回火車站晚餐,再搭B線地鐵到TIBURTINA輔助站等待到威尼斯的夜車。如果只有短短一天的時間,選擇這樣的"一日套餐",遊客還是可以留下羅馬的基本印象。

羅馬治安變好了

我有6年沒來羅馬城,最大的改變是治安變好了,當年我一個人在街道攝影,一群吉普賽婦孺突然跑過來搶我的器材,地鐵站裡很容易就可辨識出小扒手,隨身包包都得置放胸前再雙手交叉緊緊抱著,非常沒有安全感。這次到羅馬,當天走連絡道至旅館,途中一隻"鴿寶"從樹上投遞一份"禮物"給我,剛好正中我的背包,路過市民好心告訴我,甚至拿出面紙要我在旁邊水柱處理,我一度還以為這是歹徒的伎倆,事實上,當今羅馬的交通與治安改善成績出乎我的預料。

圓形競技場(Colosseo)

圓形競技場(Colosseo)是羅馬最重要的古蹟,建於西元72年。羅馬帝國時代競技場約可容納2萬5千觀眾,據說還設計活動式屋頂,建築結構與當今現代化運動場館沒有兩樣。競技場提供當時羅馬市民爭睹殘暴活動的一種消遣,包括野獸鬥、人獸鬥、人與人的競技表演等。驍勇善戰的羅馬人,在假日前往競技場觀賞搏鬥比賽,彷彿是全城的大事,不論是顯赫身分地位的貴族,還是平民百姓,無一不投入在這生死關鍵的搏鬥賽,中世紀時期,競技場曾被改建成一座城堡,之後陸續遭到破壞,甚至成了教堂或皇宮建材來源,直到十九世紀才被明文禁止並開始修復。如今圓形競技場已不見暴戾之氣,只是羅馬市區裡一座安靜的古蹟。

圖片:西班牙廣場一帶



西班牙廣場(Pizza di Spagna)

電影"羅馬假期"裡風靡全球的西班牙廣場(Pizza di Spagna),是當時著名藝術大師貝里尼著名作品。1723年由法國大使捐資興建,並聘請貝里尼設計台階,許多遊客都喜歡坐在台階上曬太陽小憩一番。到羅馬觀光,有發現市區充滿各式噴泉及廣場嗎?原因是,16世紀佛羅倫斯文藝復興運動正酣,當時羅馬帝國在位的尤里烏斯二世及利奧十世教宗,禮聘文藝復興三傑中的兩位大師拉斐爾及米開朗基羅,加上另一位羅馬藝術大師貝里尼(Bernini),為"聖彼得教堂"曠世設計共同操刀。貝里尼堪稱"巴洛克之父",17世紀,羅馬主要藝術贊助者巴貝里尼(Barberini)家族,陸續聘請貝里尼興建各式噴泉及廣場等,改變了羅馬市容,如今到處可見貝里尼各式噴泉及廣場作品。

許願池(Fontana di Trevi)

電影"羅馬假期"場景之一的許願池(Fontana di Trevi),每天都擠滿了遊客在此丟銅板許願,這座巴洛克風的許願池也有部分是貝里尼所設計。許願池也是羅馬最後一件巴洛克風格作品,大家相信在此許願會帶給人幸福,於是教皇克里門七世(Pope Clemens XII)命Nicola Solvi設計建造,經過30年才完工(1732年)。許願池中間有一海神,駕馱著馬車,兩旁有希臘神話中的諸神,每一雕像神態都不一樣,栩栩如生,噴泉的主體在海神的前面,泉水由各雕像之間、海礁石之間湧出,流向四面八方,最後又匯集於一處。傳說只要背對著噴泉,往左肩將硬幣投入噴泉內,許下的願望就會實現,但第一枚硬幣許下的願望必須是重回羅馬,第二枚硬幣許的願望才會靈驗,信不信由你。

圖片:萬神殿

萬神殿(Pantheon)

萬神殿(Pantheon)為羅馬最壯觀的遺跡之一,建於西元前27年,覆蓋圓頂的"萬神殿"內部,沒有一根樑柱,歷經兩千年卻屹立不搖。據說圓頂的材質為糯米及火山灰,材質又輕又穩固,圓頂內部則以鏤空處理,更能減輕圓頂重量,才使得萬神殿如此穩固。而萬神殿另一項傑出建築工程則是排水系統,抬頭上望會發現圓頂上有一個圓洞,這是殿內唯一的光源,而圓洞並沒有覆蓋玻璃,屬於開放式的,圓頂下的大理石地板也有許多排水凹洞,可看出排水設計的巧思。

圖片:梵諦岡及我駐教廷大使館


梵諦岡(Vaticani)

離羅馬市區約15分鐘車程的梵諦岡(Vaticani),雖為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,僅有0.4平方公里,卻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教堂,也是教宗所在地,聖彼得教堂(Basilica di San Pietro)每年吸引數百萬信徒來此朝聖。從1929年起,與義大利分開,成為獨立國,既無國界之類的標誌,也沒有海關和稅吏。它單獨發行郵票、貨幣,是獨立的宗教國。市民約有1500人,大部分是與聖職有關的人。

除了宗教指標意義外,聖彼得教堂(Basilica di San Pietro)更是世界建築藝術的寶庫,因為教堂正是出自米開朗基羅與貝尼尼之手。如果說米開朗基羅是完成教堂結構基座的功臣,那麼教堂內部裝飾則需歸功另一位大師貝尼尼,把教堂妝點得華麗絢爛。聖彼得廣場(Piazza San Pietro) 廣場周圍是橢圓形大迴廊,由天才雕刻家貝尼尼 Giovanni L. Bernini(1598--1680)設計,1656年動工,費了十年餘才完成。迴廊有三百七十根以上的大小石柱林立,中央豎立著卡里格拉帝從赫里奧波利斯帶回來的方尖碑,高26公尺,兩旁有巴洛克式噴泉,有全球最對稱、最壯麗的廣場之譽。對面是全球最大的大教堂,右方是天主教的總樞紐─梵諦岡宮。每逢星期日,廣場上聚集著極多的人,傾聽教宗在梵諦岡宮陽台播送的禱告詞。

圖片:共和國廣場附近夜景


共和國廣場(Piazza Reppublica)

共和國廣場(Piazza Reppublica)位於羅馬中央車站附近,廣場中央有4個女神像噴泉,周邊被有回廊的建築物包圍,電影"羅馬假期"中的安妮公主夜晚自皇宮裏偷偷溜出來,然後在這裏下車遇見了故事裏的男主角記者喬。夏天的時候噴泉周圍會坐滿享受日光浴的人們,充滿了義大利風情。在共和國廣場的正面,外觀看起來有些象廢墟的安傑利聖母堂(Santa Maria degli Angelli),保持了米開朗基羅最完好的風格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