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11月1日 星期三

來到風車的故鄉《2006生產財歐遊系列之七》



荷蘭首日之旅,無奈天公不作美,整天綿綿細雨,只進行近郊民俗村桑斯安及搭船遊市區運河兩項行程,參觀的景點少,即使近在咫尺的中央火車站也正大幅整修,旅館前濕淋淋著名的"dam廣場",也引不起大家的興致,不過我還是認為,阿姆斯特丹是非常有特色的歐洲城市,順道介紹一些未參觀景點,或許會補強大家對這座城市的印象。

不愉快的往事

十幾年前開始歐洲自助旅行,荷蘭是我第ㄧ站到達的國家,那次給了我很不愉快的經驗,我利用搭火車到法蘭克福前15分鐘撥了一通電話給老婆,眼睛餘光還看到兩位白人也同時撥打,心中不疑有他,鬆手放開貼身的專業相機,電話講到一半,發現講電話的白人突然同時離開,這時才警覺回頭,價值10萬的相機真的不見了!我環視四周察看,白人消失的很快,四周都是商店人群,大白天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?

火車要開的前三分鐘,再撥電話告訴老婆這個懊惱的事,老婆倒很明理安慰我:"到法蘭克福再買一台吧!安全最重要,趕快上火車。",雖然目前都用數位相機了,到現在還保留那台德國買的機械式相機,我出版的第一本精緻月曆"萊茵小鎮"就是用這部機器拍的。

還是喜歡荷蘭

講了前面那段不愉快往事,別以為我就痛恨阿姆斯特丹,相反的,我認為荷蘭是台灣的"遠房親戚",我一直喜歡荷據時期台灣的歷史。其次,荷航是最早與台灣通航的歐洲航空公司,那個時代我幾乎都是搭乘荷航到歐洲,非常熟悉阿姆斯特丹史基輔國際機場。最重要的是,荷蘭是充滿創意、有活力的精緻小而美國家,非常值得我們學習。



阿姆斯特丹的起源

阿姆斯特丹這個名詞始自於12世紀末,當時的居民為了防範洪水侵犯,在阿姆斯托河(Amstel)建起了水壩,所以有了"Amsterdam"的名稱,而其中"dam"的意思就是指"水壩"。12世紀以前,阿姆斯特丹還是屬於烏特勒支(Utrecht)大主教的管轄區之一,13世紀以後才逐漸發展為一個城市。16至17世紀海權時代,也是荷蘭的黃金時代,台灣也是在這段時間被荷蘭佔領。阿姆斯特丹一直是歐洲相當重要的港口都市之一,在歐洲海權爭奪歷史裡有相當重要的地位。

風車的故鄉...桑斯安斯(Zaanse Schans)

到荷蘭想看風車?最理想的去處之一就是桑斯安斯,從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搭火車,在Koog-Zaandijk站下車,步行15分鐘,便可看到Zaandam區的風車迎風轉動。Zaanse Schans 像一處開放空間式的荷蘭生活博物館(或民俗村),這裡可觀察17至18世紀荷蘭人的生活方式,在工作的場所可以看到他們如何利用風車產生動力,碾磨製造顏料的木材,還有各式各樣的小型博物館,例如乳酪工廠、蕾絲手工藝品店、木鞋工廠等,也是一處購買荷蘭特色紀念品的地方。

傳統漁村...沃倫丹(Volendam)與馬肯(Marken)

沃倫丹是荷蘭熱門的觀光漁港,街道餐廳提供鮮美傳統荷蘭海鮮料理,相對於沃倫丹的熱鬧,馬肯則是相當寧靜的小村莊,這個小村莊裝飾得很可愛,沿路觀賞大片鮮綠的木造建築,女孩們尤其喜歡明淨的玻璃窗與白色漂亮的蕾絲窗簾,路上有時也會巧遇身穿馬肯傳統服裝的老人,或許可合拍張像片紀念!前往沃倫丹或馬肯的旅客,可在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前的公車總站搭車,沃倫丹搭乘110、112、113、116號公車,前往馬肯可搭乘111號NZH巴士,車程皆需40分鐘。4月至9月之間,有MARKEN EXPRESS渡船航行往來沃倫丹與馬肯兩個城鎮之間。


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(Amsterdam Centraal Station)

中央火車站是阿姆斯特丹最重要的交通據點,主要公車、地鐵、電車等都是以這裡為起站,前往沃倫丹或馬肯的公車也是在這裡搭乘。Damrak路上有許多的兌換外幣的銀行、紀念品店、餐館與旅館等。這次車站內外都做大規模整修,相信下次我們到訪,應該會給大家嶄新的觀感。

阿姆斯特丹的橋樑與水閘

阿姆斯特丹與河流及橋樑一直有密切關係,17世紀開始,運河及溝渠的形成,將市中心分隔成上百座橋樑連結的小島。阿姆斯特丹以環狀運河而聞名,擁有1612座橋樑,其中包含8座歷史悠久的吊橋,她比威尼斯有更多的河道,比巴黎有更多的橋樑。過去阿姆斯特丹居民將橋樑及水閘做區分:木頭建造的是橋,石頭建造的則稱為水閘,而現在所有新造的橋樑都統稱為"橋",不過以前所建造的石橋則維持"水閘"舊稱。

水壩廣場(Dam)

中央火車站不遠的水壩廣場,在我們旅館處也不遠。此處是阿姆斯特丹市市中心的起點,整個城市最有活力的地方。有到處飄散咖啡香味,有搞怪的街頭藝人和大批的觀光客。水壩廣場建築於12世紀末,以前的市政廳等政府機關所在地。異議人士經常在這辦活動,天安門事件隔年6月4日,我與老婆剛好就在此處觀光,荷蘭人就在這裡舉辦抗議紀念活動。由中央火車站經至鑄幣塔到水壩廣場這個區域,也是阿姆斯特丹主要的購物區之一。



梵谷博物館(Van Gogh Museum)

博物館收藏梵谷200幅油畫,讓人得以一窺他過去的生活與工作。由於梵谷博物館舊館無法容納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熱潮,新館增建工程已完成,可滿足觀光客一睹梵谷名畫的慾望。我很喜歡博物館外賣的紀念品,梵谷的畫特別適合製作精美的文具用品。目前博物館已提供中文的隨身導覽講解的設備出租。地址:P.Potterstraat 7,可搭電車前往,開放時間:每天10:00至18:00。

羊角村

位於荷蘭西北方Overijssel省De Wieden自然保護區內。冰河時期De Wieden正好位在兩個冰磧帶之間,所以地勢較周邊來得低,造成土壤貧瘠且泥炭沼澤遍佈,除了蘆葦與薹屬植物外,其他植物不易生長,唯一的資源則是地底下的泥煤。居民為了挖掘出更多的泥煤塊以外賣賺錢,不斷開鑿土地,形成一道道狹窄的溝渠。後來,居民為了使船隻能夠通過、運送物資,將溝渠拓寬,而形成今日運河湖泊交織的美景。羊角村又有"綠色威尼斯"之稱,因為水面映射的都是一幢幢綠色小屋的倒影。羊角村距離阿姆斯特丹約120公里,可以搭火車到steenwijk 站下車,然後再轉搭70號公車到達。

荷蘭美食

雖然不算是世界名菜,在阿姆斯特丹可以嚐嚐道地的荷蘭菜,豆湯(Erwten Soep)、灑有燻臘腸的蔬菜馬鈴薯泥(Hutspot)、煎餅(Pannekoek),或是灑有糖粉的小鬆餅(Poffertjes),其他荷蘭小吃,如沾蛋黃沙拉醬或花生醬吃的法式薯條(patat)、燻鰻魚,以及配上碎洋蔥整條吞食的生鯡魚(Herring)等,在觀光景點或鬧區都吃得到。還有一種從以前殖民地印尼傳來的印尼料理叫"Rijsttafel",有20種以上小盤菜的吃法,據說是節儉的荷蘭人利用前一天剩菜弄出的佳餚。

在荷蘭境內有數不盡的酒吧與咖啡館,某些還暗藏毒品交易,有些大麻則准許公開吸食,可見荷蘭政府的開放作風。荷蘭還有全球的著名的海尼根(Heineken)啤酒,不過在荷蘭是看不到綠色瓶身的海尼根,綠色是外銷包裝,荷蘭境內則是棕色瓶身。另外,荷蘭的琴酒也很有名,琴酒的故鄉在斯奇丹(Schiedam),有喝過啤酒與荷蘭琴酒混和的"Jongejenever"滋味嗎?下次到荷蘭別忘了品嚐。

沒有留言: